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491章 莫名其妙的高热反应,多源性出血  (第3/3页)
鼻腔构造非常复杂。    鼻腔粘膜的血管丰富,人在上火或者鼻子受到攻击时非常容易出鼻血。    有时候出血量大,还挺吓人的。    不过患者及家属并未反应经常出鼻血。这个原因可以暂缓追查。    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找出患者真正的出血源。    别看患者经过抢救以后,目前生命体征还算稳定,但是如果不找出大量出血的真正原因,危险可以在瞬间发生。    病人入院后,通过输液、输血,这才出现了高热症状。    这究竟是巧合,还是另有原因?    输液的药物只有三种,不管是治疗胃溃疡的雷尼替丁,还是用来止血的巴曲酶、氨甲环酸,都不会引起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高热。    至少以周灿的临床经验,以及对药理的认知,不可能出现高热反应。    输血造成高热吗?    这种事情还真是第一次听说。    “艾医生,叫上给患者输液、护理的护士一起到办公室讨论一下病情。”    周灿需要先排除输液、输血引起高热反应的可能性。    比如输液用的盐水有问题。    这一点必须先排查。    有的生理盐水可能因为种种原因,在保管或者制造过程中出现问题。    比如瓶内出现絮状物。    有经验且足够细心的护士,给患者输液前,不但会三查七对,而且还会刻意晃动一下输液瓶,看看里面的盐水与药液混合后,是否存在问题。    生理盐水是医院消耗的药品中用量最大的一个品类。    医院采购时,各厂商也是各使神通。    不排除有些无良厂商拿到医院的订单后,卖给医院的盐水出现质量不合格现象。    当然,厂商也害怕出事,而且想要做长久买卖,所以在质量方面,特别是安全这一关,肯定会尽力把好关。    只是做事的工人,或者厂家的技术不过关,硬件设施老旧、出故障,都可能导致生产出来的盐水出问题。    也不是每一瓶都出问题。    一万瓶里面只要有一瓶存在质量问题,那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。    用在病人身上,那个倒霉的病人多半要出事。    办公室内,给患者输液的护士,艾丽医生,周灿,三人开始讨论患者的病情。    周灿是主导者。    “赵老师给患者输液时,检查过药瓶吗?”    这种话,当着病人与家属的面,周灿绝不会问。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要把艾丽与护士叫到办公室的原因。    “我当时刻意检查过,没发现任何问题。牛主任对我们三令五申,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、换药时一定要细心再细心,安全为重。给每一位患者输液,我们都会特别小心。”    赵倩与周灿也算是老熟人了。    她在工作中确实挺努力的。    目前已经升了护师,不过想要升主管护师,还有较长的路要走。    护士的晋升并不比医生晋升容易。    医生升主治,相对来说还算是容易的。    护士现在想升主管护师,要么熬资历,要么考研。当然,关系户不在此列。    社会本就是人情社会,特别是我国,在一些单位上,人情关系特别泛滥。比如某铁总公司,又或者医院,工资高,工作轻松的管理岗位,基本上属于二代们的天下。    对于赵倩的工作作风,周灿还算了解。    她平时工作认真,而且很努力。    既然她在输液前仔细检查过,没有问题,那基本上也能排除输液的药水本身存在问题的可能性。    周灿思来想去,觉得患者很可能存在多源性消化道出血。    什么叫做多源性出血?    就是有多个地方出血的意思。    患者的出血部位很可能不止上消化道。    小肠、结肠的上段,都应成为重点排查对象。另外还应该监测一下胃液。    因为患者持续一个多月黑便,不能完全排除胃部大出血的可能。    医学上除非有着十足的诊断依据,否则不应该排除任何可能性。最多就是某种可能性更高,优先排查而已。    特别是这种诊断难度极高的疑难病例,往往都是一些容易忽视的原因引起。    疑难病例的本质,就是属于比较罕见的病因、病症,无法借用教科书上的内容来解决。    需要医生根据临床实战经验,灵活诊断。    “艾医生,我建议先给患者定时抽出胃液来监测一下胃部出血情况。同时用一些辅检手段更进一步排查小肠与结肠存在出血源的可能性。”    周灿给出的具体的进一步诊断建议。江边鱼翁的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