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609章 他就是王林! (第5/5页)
食堂里吃饭吧!不用太破费了。”王林说道。 曹庆云眼珠子一转,笑道:“也行,那就在食堂开餐。” 他吩咐身边一个中年男人道:“老刘,你先去食堂,让他们准备几个好菜,我们随后就来。” 那个老刘是厂里的厂办主任,闻言笑着答应一声,转身去了。 王林道:“不用特别招待,就和职工吃一样的工作餐好了。” 曹庆云道:“因为不知道王总要过来,我们也没有特别准备,反正就是食堂里现有的食材,做几个小炒而已,毕竟大锅菜口味还是差了些。王总是我们的贵客,又是第一次来,没有好酒好菜款待也就算了,难道连几个炒菜都没有不成?” 王林也就不再多说。 他们起身前往工厂食堂。 王林问道:“你们厂现在的生产任务还多吗?我抽走三千多人,你们厂里是不是忙不过来了?” 十七厂说是要改革,但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,这边也没有真正的倒闭,王林今天看了看,很多车间都还在正常上班,只不过上班的工人不多,看来生产任务有限。 曹庆云一片愁云惨雾的摇了摇头:“哪里还有什么生产任务?不过是生产一些库存积压商品而已!工人一直不开工也不是个办法!现在上面也没有明确的指示,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马上就全厂停工。既然没有要求停工,那我们还得开工不是?” 王林点了点头,看着眼前一排熟悉的锯齿形状的老式厂房,不由得感慨万千! 屋顶外形呈锯齿形单坡多跨的厂房,通常成片的纺织车间多采用此类形式。 因为纺织厂需要天窗采光却又不想室内有直射光。直射光会造成室内光线强度不均匀,影响视线。 垂直面为窗面,采光充足均匀。我国因地处北半球,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纺织厂的厂房,锯齿竖向有窗的一面一般都是朝北的。 若是不怕直射光的厂房,天窗一般会直接突出屋面,在突出屋面两侧都做出天窗,不用做出锯齿形。 在深化国企改革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、乡镇企业崛起时期,国有企业的体制、机制和与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相抗衡的能力越来越弱,加上过重的负担,企业流动资金短缺、生产成本难以消化。申纺厂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困境也面临转型。 申纺一厂、十五厂等工厂,已经在王林的带领下,率先完成了转型改革,也获得了成功。 现在十七厂也面临最严峻的形势。 因为十七厂的地处浦东,而这边要进行整体开发,十七厂的命运,和申纺一厂是不相同的。 王林能安排分流的职工重新就业,就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。 “王总,请。”曹庆云热情的走在王林身边,不时的做一个请的手势,笑道,“王总也是申纺厂出来的人物,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啊!” 王林微微颔首,收拾起心情。 六朝文物草连空,天淡云闲今古同! 沧海横流安足虑,世事纷纭何足理。 时代的潮流汹涌向前,总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! 工厂的食堂,和王林以前待的一厂食堂差不多的样子,也是一大排的打菜窗口,然后是一排排的连体桌椅。 正是中午时分,前来吃饭的职工络绎不绝,食堂里面嘈杂一片。 这边的工厂和申纺一厂不同,因为很多工人都是住在浦西,却在这边上班,所以上班时间只能在食堂用餐。 十七厂的职工虽然只有八千多人,但食堂却比一厂的食堂还要大。 曹庆云一路引领,请王林来到一个雅间。 说是包厢,也就是一间单独的房子而已,并没有什么豪华的装饰,不过安装了空调窗机,也拉起了窗帘,显得雅致许多。 曹庆云请王林坐下,然后朝跟在身后的一个年轻女子招了招手:“司丽,你过来坐在王总身边,陪王林喝酒。” 那女子其实一直跟在王林他们身后,但一直没有说过话,这时才嫣然一笑,略带羞怯的走上前来,说道:“王总好。” 曹庆云笑道:“王总,这位是我们厂里的司丽同志,这次的分流名单中肯定有她,她也是咱们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!以后司丽同志就是王总手下的兵了,还请王总以后多多照顾她。” 王林心想,曹庆云如此苦心安排,特意让这位司丽来陪酒,只怕他俩之间的关系不同一般,多半沾亲带故! 曹庆云是十七厂的厂长,王林多少要给他一些面子,朝司丽点点头,同时瞄了她一眼。 只见她穿着一套普通不过的工装,但身材曼妙多姿,瓜子脸蛋,小巧的瑶鼻,身如巧燕,娇靥生光,有一段别样的风流神韵,峰峦之间,更是让人流连忘返。 王林移开目光,对曹庆云道:“我酒量很浅,你们能喝酒的就随意吧!” 他低声对身侧的郭玲玲道:“交给你一个任务,给我挡酒!” 郭玲玲啊了一声,红了脸道:“王总,我酒量浅得很啊!” “……”拾寒阶的逆袭1988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