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847章 纺织女工模特队 (第3/4页)
己的模特队!以后每年两场时装周,都需要大量的模特,广交会上也用得着。平时也可以拍后写真、宣传画册。” 李文娟道:“姐夫,这事容易办,等时装周过了,我来组建!” 王林点点头:“可以优先在咱们纺织工人内部找一找模特。” 李文娟笑道:“纺织工人当模特?这行吗?” 王林道:“你别小看了纺织工人。我们申城第一支模特队,也是国内第一支专业模特队,就是我们纺织工人组成的。” “真的假的?”李文娟意似不信,“是不是野队啊?” 王林道:“这还是十年前的事情了,周总,你可知道?” 周伯强哈哈笑道:“我当然知道了。” 王林道:“有请周总给我们说说国内第一支专业模特队的历史吧!” 周伯强回忆往事,感慨万千的说道:“这件事情,我也有参与。我说给你们听听吧!” 1980年,申城服装公司组建时装表演队时,不是像后来那样大张旗鼓地从全国各行各业广招相关人才,只是在小范围内不动声色地从下属的纺织职工中,挑选出十几名形体标致的青年男女。 然而,对于西方惯用而国人从未接触过的“模特”这个词,领导还是有意见,觉得“模特”是外国的称呼,有点低级趣味,所以就改名叫“时装表演演员”。 有了这个初步的构想以后,时装表演队就开始选人了,可是,以怎样的标准选人呢?现在人人都知道选拔一个模特的要求能列出详细的一长串,从身高、体重、三围,到腿长、背阔等等,一系列苛刻的要求,让人觉得模特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职业。但在当时,只要身材高挑,模样尽可能漂亮些的,就算符合标准。 当时我国女性的身高普通不高,有165公分就算是高的了,像李文秀这种170的高个,的确是很醒目、很扎眼。 所以,在没有具体标准的情况下,第一支时装表演队的队员都是靠领导目测挑选出来的。 当时选演员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领导主动去找,而不是演员自己主动应聘。毕竟时装表演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,并不是每个人的思想都能接受的,尤其是要做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,还要将它作为职业。 所以,领导们只是暗中挑选,到各个厂、各个车间里去挑,并没有做大肆的宣传。被选中的人,首先要问他自己是否接受,其次还要考虑他家里人是否同意。 我国第一批模特的个人身份阅历各有不同。他们有的是中学毕业直接进厂当工人的,有的则是曾经上山下乡,扛过锄头,提过镰刀的…… 周伯强当时就是选人的领导之一。 为了培训这些苗子,模特队请来了上戏的领导,组织了形体、化妆、灯光、舞美及音乐一整套教师班子来支持表演队的训练和演出。队员们每天踩着高跟鞋练形体,为了苗条些还要控制饮食。 刚开始,时装表演队的队员都是业余身份,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还必须回工厂上班。表演队的排练也没有固定场地,两年中搬家九次。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,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,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慢慢提高了。时装表演队终于等来了上级同意成立专业表演队的红头文件。 时装表演队有了合法身份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把积压在仓库的面料设计成时装,对经销商进行商业表演。 一场又一场的表演,吸引来好多经销商观看,演出以后,纷纷跟服装公司订货。结果,仓库里积压的大约价值六十万元的格子布、条子布全都销售一空。 在当时的国内,“时装秀”只有“内部演出”的份儿,并实行三不政策——不报道、不拍照、不录像。而申城服装公司成立时装表演队的初衷,也只是想以此增加内销或出口的订货量。 周伯强道:“我记得特别清楚。这一职业的创始者们当时的月收人为45元,参加一场演出的补贴也只有1.5元。” 李文娟道:“这么便宜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