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897章 分封与殖民 (第1/2页)
真的要开战吗? 吕公著扪心自问,那是半点胜算都没有,以往朝中还有一大帮老臣挡着,能够和王宁安周旋,现在连韩绛都乖乖去西夏了,靠着一帮残兵败将,能行吗? 他是不喜欢王宁安的这一套不错,可是他还没有活得不耐烦。 如果真的要血拼,他只有退避三舍,宁可回家抱孩子,也绝不掺和。 孙固倒是笑了笑,“他们倒是说了,愿意接受迁居,可他们不想去西夏。” “什么意思?” “没什么意思,就是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苦寒,硬是迁到西夏,就没了半条命,与其白白死了,不如鱼死网破呢!” “那他们想去哪?” “去哪都成,倭国啊,高丽啊,交趾啊,流求啊,哪里都成……只是这些地方土著太多,气候恶劣,他们人生地不熟,希望朝廷能提供保护,给予方便。”孙固把这些人的看法说了出来。 吕公著眉头深锁,还真别说,他们提的要求也未必是错。 既然王宁安提议要迁居豪强,那就应该给人家安排好,不能眼睁睁逼着人去死吧!这些条件就算是圣人,也未必会反对。 “嗯!既然如此,咱们就不妨探探风声,替他们说说话,如果连这个都不答应,王宁安就是要杀人了!那时候天下士人,自有公断!” 孙固点头,“的确如此,要是连这样的话都不敢说,也就不要在朝廷做官了。” …… 有两位大臣带头,自然有一大堆人跟进,他们都向朝廷谏言,要迁居豪强,就必须提供方便,而且西夏狭小贫瘠,不足以供养那么多的豪强,必须安排其他的地方,以供迁居之用。 王宁安看到这帮人的要求,简直是想仰天大笑! 好啊! 逼来逼去,终于逼着这帮家伙主动出去殖民了! 好,好事! 在高兴之余,王宁安也没有昏了头。 他必须仔细分析一下,这里面有没有问题。 谋士都不在身边,就连老文都远在西夏呢!但是从文彦博那里,王宁安窥见了文人的心思,顺藤摸瓜,再看看这个要求,也就清楚了。 最初文官集团硬抗,斗了几次,都是满地鸡毛,损失惨重,后来又通过文彦博,拉拢忽悠,还说什么捧你当圣人,王宁安也没有上当。 只好用第三招,也就是低头配合。 早日迁居海外,主动迁移,还能要到一些东西,如果等着大军过来,那就连根拔除,什么都捞不到了! 嗯! 也算精明! 当然了,他们嘴上同意迁居,暗中必定会留些后手,而且这些文人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,他们一定会暗中积累实力,准备和自己决战! 在王宁安的桌上,也放着一份东林书院的讲学内容。 他们标榜的是新儒学,主张在孔孟之道的框架下,重新阐发儒学,让儒家学说,适应潮流。 坦白讲,这样的书院,在大宋没有一千,也有几百。 原本王宁安是不会在意的,最多一笑了之,可是好死不死,非要叫东林书院,东林党的大名,那可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! 王宁安看到之后,立刻就注意上了。 这些人也够无辜的,他们选择书院的位置,地形山势和东林寺很像,索性就叫了东林书院。 他们哪里想到! 在几百年后,有个叫顾宪成的家伙,会看中了书院旧址,并且聚众讲学,形成了庞大的东林党! 只能说阴差阳错,让王宁安窥见了一丝端倪。 显然,东南的士绅集团还不愿意认输罢手。 不过他们愿意迁居,倒是符合王宁安的希望。 说到底,王宁安的目标是希望开启工业化,推动殖民,有朝一日,满世界都是汉人的天下,他也就没什么遗憾了。 到时候不管是大宋,还是什么国家,或者谁当皇帝,都没有什么差别……这也是他无意夺取皇位的根本原因。 之所以王宁安要推变法,要照顾底层百姓,也是担心在没有占领全世界之前,先把自己玩死了,那就前功尽弃了。 既然愿意配合殖民,不管他们打得什么心思,王宁安都是喜闻乐见的。 他满怀喜悦,急匆匆回到了京城。 首先,他去宫中见了赵曙。 皇帝陛下显得很高兴,赵曙心情好是有原因的,再有三个多月,就是他大婚的日子,此时的赵曙,已经18岁了,放在大宋,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,迫不及待要洞房花烛。 至于第二个原因,就是他再一次顶住了母后的压力,把宗室子弟分封到了外面。 “师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